杨家土司祠堂
四川在线消息(记者 张超 黄刚)6月8日清晨,天全县仁义镇老场村杨家土司祠堂内鸟语花香,管理员高文芬和平时一样打扫完卫生后,便打开大门开始了一天的免费开放工作。一旁的书画室内,村民洋林成正在练习书法,几位老人下起了象棋,一些群众看起了书报、上起了网。前堂、正堂、后堂,东厢房、西厢房,小青瓦顶……踏入穿斗式木结构建筑的四合院——杨家土司祠堂,中国传统文化的灿烂展露无遗。
杨家土司祠堂
杨家土司祠堂始建于明代,由天全六番副招讨使杨世仁修建,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。“旅游的意义不仅是游山玩水、开阔视野、放松心情,更是文化碰撞、体验和分享的重要形式。”天全县文体旅局局长李娜介绍,天全生态资源丰富,历史文化厚重,古为“巴蜀屏障,南诏咽喉”。
紫石关城楼
据史料记载,早在新石器时代,天全即为人类聚居之处,西汉元鼎六年,为建县之始,清雍正七年为天全州,民国二年,改天全州为天全县。通过文旅融合,让土司文化这样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与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结合,以活态形式得到关注,得以保护、传承和创新。
天全县城
“杨家土司祠堂现在是镇上的综合文化服务站,分别以红色文化、土司文化和宗祠文化三个文化主题进行展陈,按照省级文化示范站的标准,设置了图书阅览室、舞蹈排练厅、电影放映厅、棋牌室、广播室等,并落实专人负责管理,实行全天候免费开放。”天全县文管所负责人刘聪介绍,杨家土司祠堂既是省级文保单位,是当地供游客参观学习的老式建筑景点,同时改造为基层文化阵地后,也在为当地群众文化生活提供着便捷的服务,既保护了文物又利用了文物还留住了乡愁。
像杨家土司祠堂这样的文保单位或老建筑改造为文化阵地,目前天全县已经实施了8处。
本文转载自,,本文观点不代表天府旅游名县立场。